探寻惊蛰三候,究竟有何奥秘,惊蛰三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?
惊蛰三候,究竟为何?其具体三候又各是何物?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位,惊蛰时节,气候剧变,奇特的天气现象亦随之而来,惊蛰三候便是其中之一。究竟,惊蛰三候指的是什么?它们又具体是哪三候呢?
惊蛰三候
一候桃始华
何谓惊蛰三候?惊蛰三候具体又是哪些?当此之际,桃花竞相开放,宣告着春意盎然的序幕正式拉开。
二候仓庚鸣
惊蛰三候,究竟有何奥秘?惊蛰三候,各具特色。此时,黄鹂啼鸣,传递春意,其悠扬歌声,象征着春回大地,百花盛开。
三候鹰化为鸠
惊蛰三候究竟为何?其具体三候又分别指何物?此时,雄鹰藏匿巢穴孕育新生命,而蛰伏的鸠鸟则开始鸣叫求偶,古人误以为鹰化身为鸠。
惊蛰三候:惊蛰的诗句古诗
《义雀行和朱评事》
【唐代】贾岛
玄鸟雄雌俱,春雷惊蛰余。
口衔黄河泥,空即翔天隅。
一夕皆莫归,哓哓遗众雏。
双雀抱仁义,哺食劳劬劬。
雏既逦迤飞,云间声相呼。
燕雀虽微类,感愧诚不殊。
禽贤难自彰,幸得主人书。
《答陈珽主簿》
【宋代】刘克庄
主簿佳公子,何曾染绮纨。
果能磨铁砚,真可歃铜盘。
君壮雷惊蛰,吾衰月阙团。
家贫无宝贝,珍贶欲酬难。
《夜闻警》
【宋代】吴可
数载战火频袭郡城,异乡客旅独守荒村,谁堪此间急难时。
夜深人静,耳畔传来邻家鸡鸣三声,传闻敌骑一夜突至。
怀抱被褥,携幼子奋力前行,穿越连绵起伏的重重山岭,深入幽深之地。
北地之人畏春和,岂料今朝已惊蛰时分。
长秋时节,南风劲吹,苦岚瘴气弥漫;翠华车驾,连绵巡游,犯卑湿之地。
任我孤影随风舞,凝视冷江久凝眸。
《春晴泛舟》
【宋代】陆游
笑谈童稚非陈旧,湖光春色焕新颜。
雷霆震响风驰户,天地初开转乾坤。
江水波光映石黛,柳枝轻摆拂麴尘。
欲登兰亭却返棹,谈笑间方知愧对清真。
《市饮》
【宋代】陆游
学道无多事,消阴服众魔。
春雷惊蛰户,海日浴鲸波。
大勇收全胜,灵襟袭太和。
何妨会稽市,取酒独酣歌。
《闻蛙》
【宋代】赵蕃
惊蛰已数日,闻蛙初此时。
能如喜风月,不必问官私。
惊蛰的传统风俗
祭白虎
惊蛰之际,各地风俗各异。其中,祭拜白虎之俗尤为盛行。白虎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方神兽之一,象征着西方的威严与力量。人们深信,于惊蛰日祭拜白虎,能祈得全年安宁与顺遂。祭拜仪式包括准备祭品、搭建祭坛、诵读祭文等,彰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吃梨
惊蛰习俗何其多?当惊蛰时节,气温渐升,却仍显干燥。于是,吃梨成为当日的传统。梨能清热润肺,止咳化痰,春季食用正宜。惊蛰食梨,寓意迎春,祈愿健康润泽。
打小人
惊蛰时节,各地风俗各异。其中,打小人的习俗尤为特别。此风俗源于古人对疾病、灾难等不幸事件的解释,认为是由“小人”作祟。于是,在惊蛰这天,人们制作纸偶或布偶象征“小人”,拍打以驱邪避害,祈求平安。此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。
蒙鼓皮
惊蛰习俗何其多?春雷初鸣,生机勃发。古时,雷鸣被视为雷神击鼓之音,故有蒙鼓之礼。蒙鼓皮,即在鼓面覆以新皮,令鼓声更响。此礼意在迎春,亦显对自然之敬畏与认知。
祭雷神
惊蛰时节,民间有哪些习俗?与蒙鼓皮相连的传统,便是祭拜雷神。古时,人们深信雷神掌管雷电,能赐予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于是,在惊蛰之日,人们举行祭雷仪式,祈求雷神庇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此习俗彰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恩之情。
打扫家居
惊蛰之际,传统习俗丰富多样。万物复苏,家家户户纷纷开展家居大扫除。此举不仅净化环境、驱逐邪气,更寓意着扫除旧年晦气,迎接新年的希望与吉祥。此习俗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环境的重视。
上一篇:大雪节气吃啥 大雪节气吃啥养生
下一篇:没有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