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时节,品味何食?探寻夏至的传统美食,有何佳肴?
夏至之际,何食以宜?夏至,二十四节气之一,饮食亦颇讲究。面、馄饨、豌豆糕、夏至饼、清凉汤,皆可助益健康。今由小编为您细数夏至传统美食。
夏至当天吃什么:
夏至面
夏至面,各地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风味,民间流传“夏至面,一日短一线”与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谚语。各式面条琳琅满目,如阳春、干汤、肉丝、炸酱、过桥及麻油凉拌等,遵循传统,酷暑盛夏,一碗特色夏至面,恰似夏日清凉。口感滑爽,筋道十足,定能唤醒你的胃口,尽享美食盛宴!
吃馄饨
江苏无锡地区,夏至时节,馄饨成为餐桌上的主角。此习俗源于馄饨与“浑沌”的谐音,相传夏至食馄饨能启迪智慧。民间流传“夏至馄饨,夏日无病”的说法,寓意着人们对炎炎夏日安稳度过的美好愿景。
豌豆糕
在老南京人的传统里,夏至时节,豌豆糕是不可或缺的美食。食用豌豆糕亦有一番讲究,孩子们需坐在门槛上享用,以求“百病不侵”。夏日炎炎,豌豆糕的清凉可消暑解热。此外,老南京人还会在此时品尝凉面,以“称体重”寓意安康。
吃夏至饼
夏收落幕,新麦登场。“夏至夏至,麦饼尽尝”,此日,品麦饼成风。擀制饼皮,包裹各式食材,制成饼状。诸暨各地,此俗盛行,亲友间互赠,夏至饼虽平凡,却满载着对生活的期盼与祝福。
清补凉汤
广东特色糖水清补凉,专治夏日炎炎。各地清补凉汤料各异,以红枣、莲子、绿豆、薏米、百合、芡实为主,家常食材,家家户户皆可自制。此汤既解渴又解馋,补水润喉,口感与绿豆汤截然不同,清甜滋润,令人回味无穷。
夏至三候:
初候鹿角脱落,次候蝉鸣初起,终候半夏悄然萌生。
夏至,作为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位成员,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,太阳运行至黄经90°,标志着夏至节气的到来。
夏至之际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夏,假也,至,极也。万物至此皆假大而臻极。”夏至日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此乃太阳直射地面之极北。此时,北半球白昼最长,黑夜最短。夏至之后,白昼渐短,黑夜渐长。“夏至面,一日短一线”正是此景。
夏至之际,多地气温攀升至30°以上,阳气鼎盛。然而,不可忽视的是,阴气亦悄然滋生。所谓“夏至一阴生”,阴气滋生易引发诸多疾病,故养生保健不可松懈。
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:
1、鸡蛋
常言道,“夏至蛋食,炎炎夏日无疰夏”,夏至食蛋,乃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。鸡蛋,物美价廉,营养丰富,人人可享,夏至食之,尤为适宜。
2、丝瓜
夏至至,丝瓜始登市,彼时丝瓜方至成熟之巅,营养与口感俱佳,实为最佳上市时节。
3、莲子
夏季独享的莲子,性凉味苦,堪称养心安神之佳品。莲实即莲花之籽,可直接食用,清甜爽口,别具风味。
4、荔枝
夏至至,正是品尝荔枝的佳期。此季鲜果,色泽红润,肉质雪白,汁水丰盈,香甜诱人,堪称夏日美味之选。
5、毛豆
夏至至,毛豆迎来丰收季,其鲜嫩软糯的口感令人陶醉,无论是清煮还是炒食,皆鲜美可口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毛豆富含钾元素,助力缓解疲劳,增强脑力,还有助于降低血压、血脂等健康益处。
6、丝瓜络
甘中带苦,此物能疏通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,凉血解毒。丝瓜络性清凉微寒,瓜肉鲜美柔嫩。无论是煲汤还是炒肉,皆可使用。此外,它还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。
7、莴笋
莴笋性凉,具有清热化痰、泻火解毒、理气宽胸之效。尤其对幼童而言,更有助于牙齿生长与更换。俗语有云:“三天不吃青,两眼冒金星。”此处的“青”便是指各类蔬菜与水果。
夏至禁忌:
一、忌夜食生冷、空腹饮茶
夏日夜晚,时长较短,对于年纪渐长或体质较弱者,腹部常感寒冷,消化功能亦受影响。生菜、瓜类等夏季不宜多食之品,夜间更需谨慎。同时,夜间应避免食用肉类、面食、生冷及粘腻食物,以防腹胀、吐泻等症状。
过量饮茶,尤其是空腹饮茶,极易耗损体内阳气。若嗜咸,咸味更易引茶入肾,损耗下焦肾阳,易引发手足疼痛、腹泻、阳痿、痛经等症。故夏季饮茶,宜餐后二至三杯,饥饿时即应停止。
二、忌冷水洗浴
冷水沐浴成为众多青壮年男性消暑的首选,然而,夏日炎炎,人体汗孔肌腠皆开泄,寒邪易侵,致使阳气受损。常见症状包括手脚冰凉、小腿抽筋、视力模糊,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。此外,即便热水洗浴,也应谨防浴后受风,尤其是对儿童而言。
下一篇:没有了
